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3539|回复: 2

[讨论] 齿轮淬火的“最佳”硬化层深与“适当”硬化层深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6-21 22: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齿轮淬火的“最佳”硬化层深与“适当”硬化层深

众所周知,齿轮的淬硬层深“过浅”,对接触和弯曲承载能力都不利。但淬硬层也不是越深越好,最佳或适当的硬化层深度,可使齿面和齿根都具有较高的强度(承载能力)。另外,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其“最佳”值也不是一样的。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齿轮强度计算方法ISO标准的公布,以及国内GB/3480“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标准的实施,特别是工业硬齿面齿轮的广泛采用,国内外齿轮工作者(专家、学者),就热处理硬化层深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其实质都是基于接触(弯曲)疲劳强度,其核心问题是:疲劳裂纹发生(萌生)在何处?破坏后的形状是点蚀(pitting贝壳状),还是片蚀(剥落spalling)?研究表明,一般软齿面大多是点蚀,而硬齿面大齿轮大多是剥落(片蚀)。疲劳裂纹的萌生,有可能在表面,也有可能在表层。
至今,有关硬齿面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剥落)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最大剪切应力τmax(τ45°);正交剪切应力(τyz);当量剪切应力(τeffa);深部接触应力;最大剪切应力/剪切强度的峰值;正交剪切应力/强度(硬度)(τyz/HV)max;当量剪切应力/强度的峰值等,通过理论计算可以确定接触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或者确定最佳淬硬层深度。这些理论和方法一直都有争议,因此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理论和方法被大家所能完全接受。
所谓“最佳硬化层深”,其说法也是较含糊的,而且众说不一,以渗碳淬火齿轮为例,
德国DIN3990,硬化(渗碳)层深度,给出一个经验公式:(推荐)Eht= 0.15mn(mn——法面模数)(1)。该经验公式,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未考虑实际载荷的情况。所以,对于轻载齿轮,允许比经验公式稍浅的硬化层深度。Thomas Tobie近年来提出在用ISO/DIN进行标准化承载能力计算时,考虑硬化层深度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引入了影响系数ZEht(接触承载能力影响系数);УEht(弯曲承载能力影响系数)。其目的是对于某一结构的齿轮,确定要求的硬化层深度,或者计算已给定硬化层的齿轮承载能力(安全系数)。
美国AGMA(基于最大剪切应力),最小硬化层深度(最佳层深):
Ehtmin= [ (σH?d1?sinαt ) / ( UH?cosβb) ] ? [ Z2 /(Z1+Z2)]
= 2?ρc?σH / UH = 2.2?δTH
式中:σH —— 接触应力;
d1  —— 小齿轮节圆直径;
αt  —— 端面压力角;
βb  —— 基圆螺旋角;
ρc  —— 相对曲率半径;
δTH  —— 最大剪切应力的深度;
UH  —— 硬化工艺系数(对于MQ,ME级渗碳淬火工艺,UH=66000N/mm2)
Ehtmin与齿轮的几何参数、齿面上的实际载荷、硬化工艺、以及最大剪切应力的深度等有关。
例如:某一对工作齿轮,已知模数mn=20mm,Z1=20,Z2=105,螺旋角β=10°,以及传递的载荷等。按德国DIN:Ehtmin =0.15mn=3.0mm;
而按AGMA:Ehtmin=1.47~2.14mm,(1.0~1.47mm——按2.2 δTH)。就硬化层深度而言,两者相差较大。
日本的藤田公明,基于A(τyz / HV)max,提出“最佳硬化层深度”是:
当满足 A(τyz / HV)Ⅱ < 0.6A(τyz / HV)Ⅰ 时的最浅硬化层深度即为最佳硬化层深度。式中(A(τyz / HV)Ⅱ——硬化层过渡区内极大值;A(τyz  / HV)Ⅰ——硬化层内的极大值)。(2)
所以,对于“最佳硬化层深度”,众说不一,其结果也出入较大,国内某研究所曾针对不同硬化层(渗碳层)深度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如下:(材料:20CrMnTi)(3)
结果表明,当渗碳层为1.0mm时,接触疲劳极限最高;0.5mm渗碳层疲劳极限值与1.0mm的疲劳极限值相差不多,较接近;当渗碳层深度为1.5mm,接触疲劳极限值有较大的下降。这说明,渗碳层(硬化层深)不是愈深愈好。综合考虑,渗碳层深为0.5mm即是“适当层深”。
温特尔教授(H?Winter)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来华讲学时,针对齿轮表面接触疲劳强度,有关渗碳淬火齿轮,特别指出,其渗碳(硬化)层深,不一定要追求最佳层深。从带来的资料看(见图)
当层深达到0.2mm时,抗点蚀能力增大;大于0.5mm时,就不再增大(增大的很慢)。最佳抗点蚀能力是渗碳层深度为0.8~0.9mm(即最佳层深)。
若渗层深度为0.4mm,则齿轮表面的耐久限(即疲劳极限),从1500N/mm2,下降为1400N/mm2,(下降了6.7%);而层深从0.8~0.9mm(最佳层深),下降为0.4mm(下降了50%~55.6%)。采用0.4mm层深,疲劳极限下降并不大,但热处理时间、变形,均可以大大缩短和减少,磨齿费用也可以大减少,其经济性特别显著。所以,硬化(渗碳)层深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不必追求所谓“最佳层深”,应追求的是“适当”的硬化层深。这里0.4mm就是“适当”的层深。笔者认为,何谓适当的硬化层深,既满足了强度的基本要求(具有所必须的疲劳极限),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这样的硬化层深,就是“适当”的硬化层深。
在新的ISO(GB/T3480)“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标准所提供的齿轮疲劳极限应力  (σHlim+,σFlim)图表中,有关渗碳淬火齿轮,图表中特别指明“保证(保持)适当的有效层深”。这些齿轮承载能力计算用的疲劳极限应力图,首次被齿轮热处理标准收录采用(GB/T8539-2000,“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检验的一般规定”)。值得注意的是,对硬化(渗碳)层深有了一个“定性的要求”,(以前的标准中,并没有这样明确),但是提的是“适当的有效层深”,而不是“最佳有效层深”。何谓“适当”?具体的“值”是多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给出齿轮设计硬化层深度,留下一个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全面考虑问题的宽松空间。笔者认为,何谓“适当”,应综合考虑。只要能保证齿轮的疲劳强度(承载能力)基本要求,更应着重考虑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性,根据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和热处理质量(包括材质),选定一个较为“合适”的有效硬化层深度。不必刻意追求“最佳”层深,甚至盲目的追求更深的硬化层深度。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6-21 22: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处理工作者应该了解的知识点

机械设计工作者必须了解的知识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4 14: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大虾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30 17:45 , Processed in 0.0423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