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3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本帖最后由 wya-8 于 2010-1-19 20:37 编辑
如何理解和应用提高渗碳渗速的工艺知识?
本人认为国内(外)一些渗碳工艺比较保守,尚有诸多可提高的空间。现今提高渗碳渗速的工艺知识叙述、应用很多;操作人员如何理解提高渗碳渗速的工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现场实际,不断的调整工艺参数,达到提高渗速,改善金相组织的目的呢?请现场操作人员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人简述对工艺知识的理解与用常用温度、滴注剂*来提高渗速的应用情况,并作为“优化工艺”等帖子的回复,也是为了了解情况而发过一些求助帖的说明。有错请纠正。
提高渗碳渗速的理论:
“在第一阶段中,应用过量渗碳剂使工件表层的碳饱和在第二阶段中进行扩散。只有在这个第二阶段中才有可能通过关键的气体成分调节碳位,其前提是在第一阶段中不能形成过多的炭黑”-----U.Wyss
1.提高渗碳渗速的主要化学反应:
Fe + CO + H2 → Fe(C)+ H2 O (1)
C H4 + H2 O → CO + 3H2 (2)
“ H2体积最小,是强还原剂,”“渗碳气氛中有50% CO + 50% H2 渗速最大”,但滴注式气氛生产现场很难做到。一般采用调整滴注剂的比例,如滴注甲醇+煤油比只滴煤油可提高炉气CO含量。强渗期本人采用40%酒精+60%煤油,炉气CO含量为≈17%;
滴注(少量)甲醇裂解生成1/3 CO + 2/3 H2 ,但炉气中C H4含量很少,因此(2)的反应很少。因炉内体积、流量有限,故强渗期本人不用滴注甲醇的工艺。
强渗期反应(1)越多,生成的H2 O越多,零件表面生成的H2 O必须与煤油裂解生成的C H4反应(2),应当是越快越多。
碳势调整期本人只滴注煤油,反应(2)以及C H4与 CO2反应都是倍压反应,(即2个克分子生成4个克分子)。滴注煤油时开始炉压升高,火焰增高,当煤油滴量(>15ml/min)不变时,炉压与火焰回落,说明炉气中CO2、H2 O含量很低(CO2<0.5%),不装碳控仪的操作人员可作为渗碳期起点。
2.碳势调整与渗碳初期
渗碳剂(煤油)用于4项,即用于炉壁与工具的复碳;炉气碳势的恢复与提高;零件本身的增碳以及炉子低温处生成的炭黑与被废气带出。
要提高渗碳渗速,必须增加碳势调整期、渗碳初期必须采用“过量渗碳剂”的工艺。本人计算了仅用于零件本身的煤油销耗量,调整了渗碳初期(渗碳第1小时)煤油滴注量。
本人十分注重渗碳初期的工艺,并认为是提高渗碳渗速的关键。
低碳势加热。加热时期不增高零件表面含碳量,使渗碳初期有高的浓度差;
“渗碳初期炉气碳势与零件表面含碳量不平衡”,对于渗碳厚件(零件厚度>>渗碳层深度)“渗碳初期零件表面吸碳后即扩散,而且扩散速度>吸碳速度”,因此,适当提高炉气碳势, 适当提高表面C%,可提高渗碳渗速,形成细小碳化合物。由于齿角为非渗碳厚件,随着时间延长,细小碳化合物因积聚长大,扩散期的碳势控制,零件渗层的碳浓度曲线与碳化合物级别较好。
本人测定渗碳第1小时试棒渗碳层深度即φ值,并用公式 d = φ√t 计算。
20CrMnTi 930℃×1h φ=0.65mm,
对于浅层渗碳,应降低渗碳温度,如900℃
请祥见“金属热处理”1990年第11期p46
*现场条件
1.现场用60kw井式气体渗碳炉,温度:上表940℃下表920℃ 时间比例调节;
2. 滴注剂: 甲醇、酒精、煤油 ,空气;
3.炉前有奥氏气体分析仪与CO2分析仪, 碳势强渗期手控,扩散期自控;并测定直接淬火后薄片含碳量与试棒的表面含碳量。
4.零件:齿轮等, 材料: 20CrMnTi、渗碳层深≤1.2mm;装炉零件表面积≈10 m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