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6180|回复: 24

[求助] 各位老师帮看下这个是否属于脱碳?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3-7-4 11:2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下面是供应商来料的。材质是42CrMo,工艺是调质。表面有一层白亮层,不知道是不是脱碳现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签到天数: 158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3-7-4 13: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脱碳层,没有过渡区,没有铁素体晶粒。属于表面富磷层(有的叫磷化铁素体或者磷化白层),参考3098.1紧固标准组织说明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08:0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zkyx1314 发表于 2023-7-4 13:06
不是脱碳层,没有过渡区,没有铁素体晶粒。属于表面富磷层(有的叫磷化铁素体或者磷化白层),参考3098.1紧 ...

那请问这个是怎样引起的,我们看过原材料是没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3-7-5 08: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xqiuox 发表于 2023-7-5 08:01
那请问这个是怎样引起的,我们看过原材料是没有的

大概是制样时试样倒角未磨掉或试样不平整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34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3-7-5 09: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脱碳层,脱碳层一般由铁素体+过渡层组成,你这个样像是镀层或者其他的表面处理工艺,显示成当前的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0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3-7-5 10: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没有过渡层的脱碳层也是存在的;
第二,如果原材料是调质状态,那么需要考虑是不是钢丝的磷化处理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富磷层。

看看是不是可以通过很小载荷的显微硬度打一下白亮层,通过硬度进行区分,一般来说富磷层的硬度会很高(这个概念可以参考紧固件行业里面的磷脆现象进行区分)
这边附上3篇论文帮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点评

我很赞同: 5.0
我很赞同: 5
  发表于 2023-7-5 1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3-7-7 08: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xqiuox 发表于 2023-7-5 08:01
那请问这个是怎样引起的,我们看过原材料是没有的

冷成型加工前材料表面磷皂化,起润滑作用。热处理前未脱磷,热处理高温与铁形成δ-F的白亮层组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4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3-7-7 09: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一下白两层的硬度,有没有可能是经过氮化处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3-7-7 14: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质前是否经过表面加工?调质处理使用的炉子有没有氨气?如有氨气有可能是氨气流量过大,形成的表面氮化层白亮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3-7-7 15: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归人 发表于 2023-7-7 14:55
调质前是否经过表面加工?调质处理使用的炉子有没有氨气?如有氨气有可能是氨气流量过大,形成的表面氮化层 ...

赞同,对于紧固件,要求在热处理前确保含氨气氛完全清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3-7-7 17:1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大佬的意见,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是磷化层还是氮化层呢?这个白亮层只有10μm,不太好打硬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8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3-7-8 07: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xqiuox 发表于 2023-7-7 17:15
感谢各位大佬的意见,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是磷化层还是氮化层呢?这个白亮层只有10μm,不太好打硬度吧

氮化层就不用考虑了,在淬火这个温度根本不可能形成白亮层,而且氮化表面疏松层和这个图片因为材料表面氧化形成形态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不放心,你可以把原材料拿来,用做磷化膜重的方法把表面洗了再淬火,或者在有机械加工(车削、下料)等面检测看看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4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3-7-8 08: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xqiuox 发表于 2023-7-7 17:15
感谢各位大佬的意见,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是磷化层还是氮化层呢?这个白亮层只有10μm,不太好打硬度吧

       作为排除法,可以通过打表面显微硬度的方法来判断此零件有没做过渗氮处理,方法可以有二种,一种是将表面稍加抛光,直接在零件表面测试显微硬度值,另一种是在截面上打硬度梯度,如果10微米是渗氮的白亮层,那它的次表面硬度肯定会明显高于基体硬度,其实有10微米的厚度是足够测硬度的了,但要用小载荷,思路不妨拓宽一点,不能僵化。
      造成争议的关键问题是金相图片还不够清晰,无法让人一看就明了,不重视检测是当今企业的通病,由此造成的误判问题不胜枚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3-7-8 18: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应该是所谓“磷化”产物。如果是,经制样--浸蚀,磷化膜不可能以连续、致密、等厚的白色一层存在,早已被酸浸蚀而残缺不全或消失了。上面suda说得好----得用排除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3-7-10 07: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suda 发表于 2023-7-8 08:30
作为排除法,可以通过打表面显微硬度的方法来判断此零件有没做过渗氮处理,方法可以有二种,一种 ...

说的对,是要用小力值显微硬度计测量。0.01mm的厚度,可以用25克测量力检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3-7-10 08:3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湖两广两河山 发表于 2023-7-8 18:39
不应该是所谓“磷化”产物。如果是,经制样--浸蚀,磷化膜不可能以连续、致密、等厚的白色一层存在,早 ...

哈,不好意思没拍完整,这个白层不是连续的,是在齿周围断断续续的。500倍下只看到一小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3-7-10 12: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xqiuox 发表于 2023-7-5 08:01
那请问这个是怎样引起的,我们看过原材料是没有的

热处理前材料是磷化处理的,热处理前没去磷就会产生这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3-7-10 16: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排除脱碳层,建议按GB/T3098.1的相关规定进行进一步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63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3-8-15 11: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图确实不像脱碳引起的,根据楼主说得不是连续的如果制样时不加保护,氮化层很可能脱落造成白亮层不连续所以也没法排除是不是氮化产生的白亮层,磷化接触的不多不加判断,建议楼主打白层的显微硬度进行区分,再联系供应商确认原料工艺,我们以前有一批料怎么做硬度都做不起来,分析来分析去改来改去都做不好,因为没有光谱仪没法分析材料,最后联系供应商才发现材料发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4-1-29 10: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质后做的软氮化吗,白亮层表面像疏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8 14:47 , Processed in 0.0628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