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6023|回复: 21

[求助] 求助各组相的属性和特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7 08: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9-7 08:59 编辑

我在学习铸造,热处理这块刚刚接触,哪个大哥或大姐能帮我解剖下,就金相这里各组相的属性和特点,,,小弟先谢过``

签到天数: 10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9-7 08: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  察看   铁碳相图  ,  铁碳相图是热处理的基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7 09: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学习铸造,热处理这块刚刚接触,哪个大哥或大姐能帮我解剖下,就金相这里各组相的属性和特点,,,小弟先谢过 ...
freejike 发表于 2010-9-7 08:31



    不知楼主所讲“各组相”是什么意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0: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楼主所讲“各组相”是什么意思?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0-9-7 09:00



    就是说铁碳相图这块有总结吗?

签到天数: 10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9-7 10: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供参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签到天数: 10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9-7 10: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   其实   论坛里好多关于铁碳相图的,    你自己查找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7 1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freejike


    几大相区?基本相组成及相结构?各特征点和特征线的意义?这些总结和介绍,各种文献均有介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3: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eejike 于 2010-9-7 13:39 编辑
回复  freejike


    几大相区?基本相组成及相结构?各特征点和特征线的意义?这些总结和介绍,各种文 ...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0-9-7 10:31


楼上各位大哥,我看过一些,但很难顺,看完那个又不知道这个,去看哪个又去找另个,刚刚接触铸造这行,不好学,又没在学校,所以想找个能顺着学的东西.

签到天数: 10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9-7 13: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freejike

学习 是循序渐进的 过程,不能着急的;我学金属材料好些年了,铁碳相图也还没有完全掌握呢。
现在参加实践了,记忆才慢慢深刻一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7 14: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freejike


Fe-C平衡图中的特性点(℃,%C)  
   A(1538,0)—纯铁熔点
   B(1495,0.53)—包晶转变时,液相合金的碳浓度
   C(1148,4.30)—共晶转变点Lc→γE+ Fe3C
      D(1227,6.69)—渗碳体(Fe3C)的熔点(理论计算值)
   E(1148,2.11)—碳在γ相中的最大固溶度
   F(1148,6.69)—共晶转变线与渗碳体成分的交点
   G(912,0)—α- Fe→γ-Fe同素异构转变点(A3)
   H(1495,0.09)—碳在δ相中的最大固溶度
   J(1495,0.17)—包晶转变点LB+δH→γJ
      M(770,0)—γ相磁性转变点(A2)
   N(1394,0)—γ-Fe→δ- Fe同素异构转变点(A4)
   O(770,~0.50)—α相磁性转变点(A2)
   P(727,0.0218)—碳在α相中的最大固溶度
   Q(600,~0.0057)—碳在α相中的固溶度
   S(727,0.77)—共析转变点γS→αp+ Fe3C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7 14: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Fe-C平衡图中的特性转性线
   AB—δ相的液相线
   BC—γ相的液相线
   CD— Fe3C的液相线
   AH—δ相的固相线
   JE—γ相的固相线
   HN—碳在δ相中的溶解度线
   JN—(δ+γ)相区与γ相区分界线
   GP—高于A1时,碳在α相中的溶解度线
   GOS—亚共析Fe-C合金的上临界点(A3)
   ES—碳在γ相中的溶解度线,过共析Fe-C合金的上临界点(Acm)
   PQ—低于A1时,碳在α相中的溶解度线
   HJB—γJ→LB+δH包晶转变线(δ0.09+L0.53 → A0.17)
   ECF—LC→γE+Fe3C共晶转变线(L4.30 → A2.11+Fe3C)
   MO—α- Fe磁性转变线(A2)
   PSK—γS→γF+Fe3C共析转变线(A0.77 → F0.0218+Fe3C),Fe-C合金的下临界点(A1)
   230℃线—Fe3C磁性转变线(Ao)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7 14: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碳素钢、低合金钢常见金相组织形态及硬度
   1.铁素体(F)—原系外来语(Ferrite)译名,台湾文献译为肥粒铁。 铁素体系碳溶于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α-Fe(C)]。以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铁素体呈明亮的等轴多边形。由于各晶粒位向不同,受腐蚀程度略有差别,故稍显明暗不同。铁素体在不同处理状态亦可呈块状、月牙状、网络状等形态,硬度在100HB左右。
   2.渗碳体(θ相)—原系外来语(Cementite)译名,台湾文献译为雪明碳铁。渗碳体系铁和碳的化合物,含碳量为6.69%,分子式为Fe3C,在合金钢中,渗碳体中的Fe原子可以为其他合金元素原子所置换,形成合金渗碳体[(Fe,Me)3C]。渗碳体是一种具有复杂晶格结构的间隙化合物。渗碳体硬度很高(800~1000 HV),而塑性及冲击韧度几乎为零,脆性很大。其显微组织形态很多,不受硝酸酒精试剂腐蚀(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白亮色,在碱性苦味酸钠腐蚀下,被染成黑色。渗碳体是钢中的主要强化相,有片状、粒状、网络状、半网络状等形态,其形态与分布对钢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3.珠光体(P)—原系外来语(Pearlite)译名,台湾文献译为波莱铁。珠光体是铁碳合金相图中的共析转变产物(F+Fe3C),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因具有这种组织的样品抛光蚀刻后有珠母贝的光泽而得名。有片(层)状和球(粒)状等不同形态和分布方式。珠光体用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F和Fe3C交界处腐蚀较深,在直射光照射下变成黑色线条,可清晰看到层状,粒状等形态和分布情况。
   4.奥氏体(A)—因这种组织的发现人Austen而得名,台湾文献译为沃斯田铁。奥氏体系碳溶于面心立方晶格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γ-Fe(c)],常以符号A表示。奥氏体中的碳也是存在于γ-Fe晶体的间隙固溶体。奥氏体存在于727~1495℃的温度区间,是一种高温相,不易腐蚀,呈白色,若先用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再用10%过硫酸铵溶液腐蚀,则奥氏体可染成黑色。高温下奥氏体显微组织为:晶粒呈多边形,与铁素体的显微组织相近似,但晶界较铁素体平直,且晶粒内常有孪晶带出现。
   5.魏氏组织(W)—原系外来语(Widmanstatten)译名,台湾文献译为费德曼。亚(过)共析钢在锻造、轧制、热处理时,如果加热温度过高,形成了粗晶A,同时冷却速度又较快,这时除了使F(Fe3C)沿晶界呈网状析出外,还有一部分按切变机制从晶界并排向晶粒内部生长,或在晶粒内部独自析出,呈针片状,针片状铁素体(F)或渗碳体(Fe3C)分布在珠光体(P)基体上的组织(形态)称为魏氏组织。魏氏组织是由于过热而造成的一种组织缺陷,它使钢的强度降低而脆性增加。经过铸造、锻造、焊接的中低碳钢,晶粒往往粗大,空冷时最易出现魏氏组织,缓冷则不易出现。钢中一旦出现魏氏组织,一般可通过正火或退火加以消除。
    魏氏组织是沿原奥氏体特定晶面而形成的具有几何学特征的冷却转变组织,经抛光和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可在显微组织中看到白色的铁素体和黑色的珠光体,铁素体呈针状,具有该组织的钢材性脆而韧性极低。魏氏组织与母相之间保持严格的晶体学关系,并在试样磨面上呈现浮凸。
    6.贝氏体(B)—原系外来语(Bainite)译名,因这种组织的发现人E.C.Pain而得名,台湾文献译为变韧铁。贝氏体乃是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或过饱和的α固溶体与碳化物(Cm)的机械混合物,其组织形态,性能和形成过程均不同于珠光体,它的Fe3C分布在呈羽毛状或呈针状的铁素体(F)中。贝氏体由于形成条件不同而具有多种形态:如上贝氏体(B上)为过冷奥氏体(A)在550~400℃温度区间等温所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羽毛状。上贝氏体(B上)常沿奥氏体(A)晶界形核,向晶内发展。从电子显微照片上可以看到:在平行的铁素体(F)条间有短棒状或串珠状渗碳体(Fe3C)断续分布,其硬度为35~45HRC;下贝氏体(B下)是过冷奥氏体(A)于400~200℃温区所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暗色片状(针状或竹叶状),互成一定角度。电子显微观察及X射线结构分析得知:这种组织乃是由过饱和的α固溶体与其长轴成50~60°角度分布的碳化物质点形成的,其硬度为45~50HRC。贝氏体还有粒状、蝶状等结构形态。
    7.马氏体(M)—原系外来语(Martensite)译名,台湾文献译为麻田三铁。马氏体是碳在α-Fe晶格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组织是奥氏体(溶有充足的碳原子)过冷到低温区(如240℃以下)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形成,与其他固态相变所不同的是:较变无孕育期,属于无扩散型相变,当奥氏体快冷到Ms点(马氏体开始转变的临界温度)以下,立即(爆发式)形成,其形成数量与等温时间无关 ,只随温度的不断降低而增加。低碳钢中的条状马氏体和高碳钢中的片状马氏体为常见的两种形态。马氏体硬度很高,并与含碳量有关,如T8钢的马氏体硬度可达62~65HRC。用4%硝酸酒精溶液或维列尔试剂腐蚀,马氏体可染成黑色。
    8.回火马氏体—钢经淬火后在250℃以下进行低温回火时,所形成的组织叫回火马氏体,其织织中马氏体针状晶的特征依旧保存。析出的碳化物具有Fe2~2.5C成分,叫ε碳化物。在150~200℃回火时得到的回火马氏体硬度在800HV左右。回火马氏体经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比淬火马氏体要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形貌与下贝氏体(B下)相似,马氏体内析出的ε—碳化物,呈无规则分布。
    9.回火托氏体(T)—原系外来语(Troostite)译名,有文献译为屈氏体,台湾文献译为吐粒散铁。钢经淬火后,在400℃左右回火时所形成的极易腐蚀的组织叫做屈氏体。这时,马氏体针状形态消失,回火时析出的碳化物细小,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辩清楚。屈氏体硬度一般在400HV左右。
   10.回火索氏体(S)—原系外来语(Sorbite)译名,台湾文献译为粗斑铁化。淬火钢在600℃以上回火时,所形成的组织叫索氏体,这种组织特点是在充分发达的等轴铁素体(F)中弥散分布着细小的球(颗粒)状渗碳体。索氏体硬度一般在280HV左右。
   11.布氏体—原系外来语(Braunite)译名,Fe-N平衡相图在(590℃,2.35%N)处发生共析反应所形成的共析转变产物(α-Fe及Fe4N)的共析体,脆而硬度偏低。在金相显微镜下呈深腐蚀色。有一些译著译为勃朗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4: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freejike


Fe-C平衡图中的特性点(℃,%C)  
   A(1538,0)—纯铁熔点
   B(1495,0.53) ...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0-9-7 14:00



    这位大哥先谢过了,小弟先学完再请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7 14: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7 14: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freejike


     不必言谢,还有呢
   铁碳系典型合金的室温组织特征
   1.工业纯铁(≤0.0218%C)
   室温相组成:F+Fe3C
      室温显微组织:F+Fe3CⅢ
   三次渗碳体(Fe3CⅢ)系自铁素体F中析出形成,数量很少,无法辨认,可忽略。在工业纯铁中0.0218%C的合金冷却至室温后其三次渗碳体数量最多:
   Fe3CⅢmax=
   2.亚共析钢(0.0218~0.77%C)
   室温相组成: F+Fe3C
      室温显微组织:F先+P+Fe3CⅢ(数量很少,无法辨认,可忽略)
   某一成分(x%C)的合金,其铁素体与珠光体(P)的含量,也就是其转变前的奥氏体(A)和先共析铁素体的相对量:
   F0.0218=
   P0.77=A0.77=
   3.共析钢(0.77%C)
   室温相组成:F+Fe3C +Fe3CⅢ(极少)
   室温显微组织:P(F P +Fe3C P机械混合物)
   F P= ≈88%     Fe3C P=1- F P≈12%
   4.过共析钢(0.77~2.11%C)
   室温相组成:F+Fe3C
     室温显微组织:Fe3C 先+P +Fe3CⅢ(极少)
   珠光体(P)和二次渗碳体(Fe3CⅡ)的相对量,也就是在其发生共析转变前的奥氏体(A)和二次渗碳体(Fe3CⅡ)的相对量,可用杠杆定律求得:
   Fe3CⅡ=
   P0.77=A0.77=1- Fe3CⅡ
   5.亚共晶白口铸铁(2.11~4.30%C)
   室温相组成:F+Fe3C
     室温显微组织:P+Fe3CⅡ+L/d(P+Fe3CⅡ+ Fe3C共)
   组织特征:黑色粗大块状组织是由初生奥氏体(A)转变成的珠光体(P),保留了初生奥氏体(A)的枝晶形态。基体是莱氏体。而从初生奥氏体(A)及共晶奥氏体(A)中析出的CⅡ是依附在共晶渗碳体上成长的,均为白亮色,所以在显微组织上不易分辨。
   6.共晶白口铸铁(4.30%C)
   室温相组成:F+Fe3C
      室温显微组织: L/d(P+ CⅡ+C共)
   由于从共晶奥氏体(A)中所析出的CⅡ是往往依附在共晶渗碳体上成长的,所以在显微组织上很难分辨,仅显示点条状的黑色珠光体(P)分布在白色的Fe3C基体上。此外,由于平衡结晶,冷速较慢,在共析转变中,当莱氏体中的奥氏体(A)分解为渗碳体(Fe3C)和铁素体(F)的机械混合物(P)时,其中的渗碳体,亦可依附于共晶渗碳体(C共)上析出,所以有时最后得到的莱氏体(L/d)是在白亮的渗碳体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的铁素体(F)。
   7.过共晶白口铸铁(4.30~6.69%C)
   室温相组成:F+Fe3C
     室温显微组织:初生Fe3CⅠ+ L/d (P+Fe3CⅡ+Fe3C共)
     组织特征:亮白色长条状(板状)组织为初生渗碳体(Fe3CⅠ),基体为低温莱氏体(L/d),其中黑点为珠光体(P),白色部分为渗碳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09: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freejike


     不必言谢,还有呢
   铁碳系典型合金的室温组织特征
   1.工业纯铁(≤0.021 ...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0-9-7 14:16



    真是谢谢了,照着你这个看铁碳相图容易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0: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孤鸿踏雪


    请问大哥有没碳铁平衡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8 11: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孤鸿踏雪


    请问大哥有没碳铁平衡图,
freejike 发表于 2010-9-8 10:27



    5#楼不是已给你传了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8 11: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楼主看看材料科学基础部分中的铁碳相图部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孤鸿踏雪


    那上面所说的M,N,O,等,怎么没有标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5-17 14:41 , Processed in 0.0634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