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wangqinghua196

[交流] 致苏州大学郭旭红教授、硕士生导师的公开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4 09: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十分感谢何前辈的回复
从上下关系来说,屈氏体(包括贝氏体),是马氏体的“下级组织”。
通过不同温度的回火,淬火马氏体会向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转变,也就是说是从上往下转变的,即屈氏体、索氏体是不可能向马氏体转变的。同样的道理贝氏体怎么会向马氏体转变呢?这就是我不明白的地方。

签到天数: 133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1-6-4 09: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处理高速钢非常有限,所以针对“贝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不能提出什么样的正或反例证;
诚如何老言,可否拿出金相图片为证,一饱大家眼福?
平日处理H13钢非常多,在MS---400度等温处理,有大量的机会得到B,就其淬火态和回火态而言,B的形态是没有变化的。

签到天数: 133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1-6-4 09: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上述描述间接告诉我们,等温贝氏体组织,回火后如同淬火马氏体组织一样,都变成了回火马氏体。孤陋寡闻,没有看到后来的对其专题研究方面的报道。”
何老,这是你的推论,可不是原文叙述的原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4 10: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张餐巾纸 于 2011-6-4 10:13 编辑

回复103#shenfuhai
  是推论的,所以前面加了个‘注’——以防误人。没有加‘注’的部分才是原意。
  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实在欠缺,即便有点什么,也是人云亦云而已。我国一些大师,之后都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如方老师、康老师的专著还有其它学者的文章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不论精力、动力都不行了。
  如果错了,望指正。
  那位有兴趣、有条件,列一个专题,采用现代的研究手段,深入其中,看看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说不定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0: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0# 一张餐巾纸

我也是在沈工提出问题之后,学习中才看到这个解释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4 12: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99#汪工
谢谢汪工指点,老知识与新知识脱节了,学习落后跟不上时代啦!脑子里只知道高速钢C曲线上没有 ...
一张餐巾纸 发表于 2011-6-4 08:56

高速钢在320~340℃温度范围内等温会产生上B组织,所以,在实际生产操作中,等温温度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4 13: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106#沈工
   呵呵,又长了知识。早年干高速钢就凭那本老书,人家讲400~200℃区间是针状屈氏体,脑子里扎了根。后来不干了,也就不长进了。由此可见,知识更新非常重要,交流总是有益。也看到滚滚长江东逝水,切不可瞧不起后来者——后生可畏。不过,事情并没有完,从理性上说,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我倒是想看到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并有新发现,如果是空白,有人去填补它。

签到天数: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6-4 14: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速钢在320~340℃温度范围内等温会产生上B组织,所以,在实际生产操作中,等温温度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所以因为 发表于 2011-6-4 12:22



    沈工你好:高速钢经等温淬火后,在用560度回火。在回火冷却时。再用260度等温,使部分残留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再冷却室温,在进行回火。是不是称为二次贝氏体淬火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4 19: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贝氏体是否回火以及是否有回火贝氏体的说法,争论起来真是没头没了.
但是对于实际生产而言,例如H1 ...
shenfuhai 发表于 2011-6-1 15:57



   不知道 回火贝氏体与贝氏体有什么区别?就像淬火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总有些区别,而且有一个变化过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4 19: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何前辈的回复
从上下关系来说,屈氏体(包括贝氏体),是马氏体的“下级组织”。
通过 ...
所以因为 发表于 2011-6-4 09:00



    我这里有两个组织转变示意图片,大家看看有没有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2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438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6-4 20: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gong 于 2011-6-4 20:37 编辑

回复#87 101# 所以因为
比喻形象!上下级关系?父子关系更生动,不可逆。平级就象兄弟关系,不相容。
存疑待考:贝氏体回火后生成了什么呢?(孙子)?先看李娜冲击法网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 10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5 00: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0# 孤鸿踏雪
第一张图中有明显的错误。

签到天数: 235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6-5 01: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wangqinghua196
刘光华老教授的《贝氏体相变与等温淬火球铁》一文发表在《现代铸铁》2007年第3期,他指出:不同化学成分和不同等温温度时贝氏体相变产物的组织形态不同,铁素体是贝氏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碳化物的存在与否不是判断贝氏体的必要依据。
这一说明,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组织命名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近年来, 有人对等温淬火球铁组织的名称提出质疑, 认为球铁的等温转变过程终止在第Ⅱ阶段时并没有碳化物析出, 因此建议采用“Ausferrite”名称, 即奥氏体+铁素体。在接受和使用“Ausferrite”这一名词时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1) “Ausferrite”被认为是贝氏体相变的中间产物, 在未能鉴别出碳化物存在的情况下, 它表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由碳化物和铁素体组成的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 “Ausferrite”一词中所指出的铁素体, 其形成的温度、相变机制、组织形态特征、含碳量、晶体学的特征以及性能与一般意义的铁素体完全不同, 确切的词应是贝氏体型铁素体, 而在本质上就是广义的无碳化物贝氏体。

(3) 在350~400 ℃等温淬火球铁组织称为奥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或奥氏体+贝氏体, 在学术上没有不适之处。

(4) 提出“Ausferrite”一词的基础是没有观察到碳化物析出, 但是不析出碳化物是有条件限制的, 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准确地满足这些条件的,也难免存在碳化物, 因此应用“贝氏体”一词就更加确切了。

此外, 在许多文献资料手册和标准中, 贝氏体组织名称和以其命名的球铁已被广泛应用, 如奥氏体+贝氏体球铁, 贝氏体+马氏体球铁和不完全奥氏体化的奥氏体+贝氏体+铁素体球铁。与此同时, 目前各国对等温淬火球铁组织名称也并不统一。所以在我国暂不必统一改称“Ausferrite”,避免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和习惯上的混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2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07: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3# dhzhou888


    谢谢周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5 07: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孤鸿踏雪
第一张图中有明显的错误。
搬运工 发表于 2011-6-5 00:51



    错误在哪里?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07: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5# 孤鸿踏雪


    索氏体温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5 08: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1-6-5 09:21 编辑
回复  孤鸿踏雪


    索氏体温度?
wangqinghua196 发表于 2011-6-5 07:21



    其实应该是600℃左右。不过这个图片是一本日本译著原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5 08: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工你好:高速钢经等温淬火后,在用560度回火。在回火冷却时。再用260度等温,使部分残留奥氏体 ...
JUNSHI 发表于 2011-6-4 14:17

准确地说是“完全贝氏体淬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5 08: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错误在哪里?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1-6-5 07:15

因为指的是共析钢索氏体转变温度,可能没有错误(因为没有做过试验,所以只能说可能)。
有机会的朋友可以用T8钢做一试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5 09: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准确地说是“完全贝氏体淬火”。
所以因为 发表于 2011-6-5 08:46



    但贝氏体淬火是不可能“完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5-5 14:41 , Processed in 0.0630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