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3484|回复: 16

[讨论] 讨论“奥氏体回火温度”和“奥氏体回火处理”的正误!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5-29 19: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1-6-1 07:29 编辑

我浏览一下网页,搜索“奥氏体回火”,还真能搜索得到呢!
那么:“奥氏体回火”、“奥氏体回火温度”和“奥氏体回火处理”这些名词是否正确呢?有说正确,有说错误,到底是否正确,大家发发言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0 09: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闻所未闻,只是感到很新鲜。同时也有点“白念几年书,枉在业界混了二十多年”的感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0 14: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奥氏体回火”、“奥氏体回火温度”和“奥氏体回火处理”指的是何“东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0 20: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wangqinghua196


    王工,看了这个讨论,我说几句啊
关于奥氏体回火这个名词国内很少见,确实是,知道的人不多,但是经常做球墨铸铁出口生意的应该经常接触到外国的技术资料以及要求,这个是有的,具体的英文技术资料涉及保密就不发了,我们做过的加拿大Weatherford的产品,他们的热处理技术要求有着一部分的规定,
(最下面定义)我发出来你们看看。

这个工艺的重点在于后面的解释,大家看看,当然这个说法已经脱离了我们一般人的关于回火以及回火的组织的那种实际的理解
反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下牛津大学的金属材料热处理教材,就可以发现我们国内对热处理的一些术语的翻译很不到位,但是没办法,国内就这样子
我们常接触国外的订单,发现很多客户的要求都是我们没听说的,但是接触多了,就发现使我们自己给我们自己的知识画了圈子,自己在里面转悠不出去,呵呵


奥氏体回火处理

奥氏体回火处理是一种较為特殊的热处理方法,主要程序是将钢材淬入温度介於S曲线鼻部与Ar’’(Ms点)温度之间的热浴,直到过冷奥氏体完全变态成变韧体才取出空冷的一种热处理方法,亦称為变韧淬火,它不需要再行回火处理。奥氏回火的最大特色是可得高硬度、高韧性兼具的材质,一般而言,转变温度愈高,强硬度愈低,但可增进低温韧性;转变温度愈接近Ms温度,所得之强度、硬度皆大增,且伸长率及断面收缩率亦大增,颇适合小型工件之大量生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0 2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了,还有现在企业的原因,只想着赚钱,至于技术啊什么的,漠不关心,反正热处理不就是烧烧,冷冷,然后打打硬度完事,呵呵悲剧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21: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wisher
这个问题来自于苏州大学郭旭红教授、硕士生导师及其弟子们,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79038&extra=page%3D1 我是不赞成乱造热处理词语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1 19: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耿建亭 于 2011-5-31 19:57 编辑

回复 4# wisher

变韧处理
以前看的时候,我认为是钢的贝氏体淬火。
如果用在低碳钢,提升屈强比的。在我国几十年前就开始应用了,
只不过是名字不一样。
热处理108招中有些介绍,不知道与您所讲的是否有区别?
个人意见,不足为凭

签到天数: 235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6-1 02: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wisher
您说的“奥氏体回火处理 ”的英文名就是Austempering。我干球铁热处理,尤其是球铁件等温淬火多年,看过大量英、日语专业资料。我知道奥氏体回火是外行翻译错误,把Austempering说成奥氏体回火,由于以讹传讹,金山词霸也把它翻译成“奥氏体回火,等温淬火”。这就象把 milk way 翻译成牛奶路一样。我公司的一个客户是美国大公司,那里人才济济,英语口语也很好,但由于专业知识不够,企业标准里把盐浴铁素体氮碳共渗( Salt bath ferritic nitrocarburizing )写成铁酸盐氮碳共渗,与“奥氏体回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40 贡献值 +4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40 + 40 精品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47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6-1 04: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Austempering 台灣直(音)譯為"沃斯回火", 使用了四五十年了,  說貝氏体淬火, 台灣 一般熱處理人員反而不知道是啥?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20 音译!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 06: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张餐巾纸 于 2011-6-1 09:16 编辑

公开信和这个帖子帖子引发一阵热议,也促进了好些没有关注ADI材料方面的一些热处理工作者,增加一点相关知识,我也是其中之一,学习后有一点心得,说出来一起讨论。
   ADI球铁问世以来,有关对它描述的术语,不论国际上还是国内学术界并没有统一起来。
   1,ADI,即英文‘Austempered Ductile Iron’的缩写。欧洲叫‘贝氏体铸铁’、美国叫‘奥氏体等温淬火球墨铸铁’,还叫‘奥氏体-铁素体球墨铸铁’、芬兰叫‘贝氏体-奥氏体球铁’,等。
      我国也曾有多种叫法,‘奥贝球铁’就是一例,后来发现错了,现在统一为‘奥氏体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2,关于‘奥氏体回火’一词的看法
    1)先从学习学术界的研究中,就其等温过程的组织变化方面的知识,看看这种材料的热处理特性。
      将此类铸铁加热到奥氏体化的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超过其C曲线临界冷却速度,快冷至贝氏体等温转变区等温,在这个等温期间里,有几个阶段,其中还发生了不同寻常的现象,简述如下:
    ① 如果等温停留时间短暂,随后冷却至室温,大部分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类似于通常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没有什么奇异的地方。
    ② 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在石墨的界面处,铁素体开始形核,并形成铁素体板条(板条周围没有碳化物析出),铁素体生长,排出的碳向奥氏体中扩散,使本来含碳量够多的奥氏体中的碳再度增加,含碳量的增加其MS点下降,冷却至室温后变的更加稳定。这一机制,随着等温时间的继续延长,终将使奥氏体冷却至室温后完全稳定下来。获得铁素体+奥氏体组织。这就是ADI材料的特殊之处,也是创新者最有价值的亮点!
    ③ 如果将等温时间继续延长,就碰到贝氏体生成线,开始出现贝氏体组织。其机理通常是贝氏体等温淬火相同,奇异现象消失。
    2)毫无疑问,此类材料是以选取等温过程的第②阶段所出现的组织特征作为标志的,即具有类似于钢的高强韧性;又有铸铁抗震、耐磨和价廉的优势。
      可是,运用了这个阶段的热处理方法,应该怎么称呼呢?它不是马氏体分级淬火,因为奥氏体冷却下来还是奥氏体;也不是贝氏体等温淬火,因为没有贝氏体,也不希望有等温贝氏体出现。现成的热处理术语中找不到相应的称呼,也就是没有被‘取名’。国外有个称呼的符号,叫***,有学者借用一下,按照组织变化特征,叫个‘奥氏体回火’,倒是可以包容它,因为奥氏体在这个温度下发生的组织变化,与回火过程中的意义有类似之处。只不过前者是从高温冷下来的;后者是从室温加热上去的。
   4,‘奥氏体回火’一词的出现,在学术上应该看成是一种进步!‘抱来个孩子’大家养,总得取个名字吧。至于名字取得好不好,可以商量,可以建议,可以修改。总比糊里糊涂叫一声‘吖’强吧。
   5,还想说的是,尽管把这一类铸铁由奥贝球铁改为‘奥氏体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在含义上还是不够准确,同样值得商榷。
  ‘心得’总有局限性,错了欢迎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40 贡献值 +4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40 + 40 精品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 2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耿建亭


    看一下10楼的介绍,说的很清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 2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dhzhou888


    yeah,非常正确,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 20: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一张餐巾纸


    赞成你所说的,我也疑惑过好久,怎么翻译这个专业词汇,后来就采用了缩写,ADI,呵呵,反正不用汉语。不过这个热处理过程好像以美国人最为青睐。

签到天数: 235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6-2 00: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外来语的翻译,日本人很简单,用片假名音译,我国则强调信、达、雅。中国的人名、地名译成英语,过去用韦氏音标,后来国家有了标准,用汉语拼音,全世界都认同,而台湾、香港则不同。热处理的名词在1987年就有标准,请看请看GB/T 7232-1987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5.23 ,那时Austempering 只说是钢件。后来发现球铁也有Austempering 就说是工件了,见GB/T 7232-1999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4.15    这个标准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确实有用,搞技术,做研究能乱来吗?

下面是1999年的标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40 贡献值 +2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40 + 20 精品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6-9 16: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半天,Austempering究竟应该翻译成什么啊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8: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Rcl110217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79038&extra=page%3D1
就是“等温淬火”的意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31 12: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qinghua196 发表于 2011-6-9 18:27
回复 15# Rcl110217

那么十楼“一张餐巾纸”前辈的论述,是在探讨“奥氏体回火”这个名词存在的合理性对吧?
就是说在国内Austempering这个词应该按照标准,翻译成“贝氏体等温淬火”。

但是我还想知道“Austempering”这个词在国外,究竟代表的是我国标准所翻译的的“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还是“一张餐巾纸”前辈论述的那种奥氏体化之后快冷至贝氏体转变区域等温适当的时间(但不得到贝氏体),最终得到“铁素体+奥氏体”这样一种工艺呢?

热处理新人,所问问题有什么不合适不恰当之处的话,还望汪老师海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5-9 00:05 , Processed in 0.0598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