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taorbshi

[讨论] 模具氮化的情况的讨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1-18 16: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压铸模,H13料,一般0.2-0.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8 20: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热锻模不需要这么深的氮化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3-6 19: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taorbshi 发表于 2011-12-5 15:28
改进了工艺,作了一批模具,部分检测出来了,杨工你看看。
5CrMnMo热锻模具。氮化工艺:400℃预氧化,两 ...

你的氮势控制在多少?如果氮势高了,形成的白亮层厚,也不利于渗层的加厚. 氮势低了, 速度就慢了.
感觉做到0.6还真是有点悬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3-7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套模具是很昂贵的。热处理的成本占很少一部分,提高使用寿命是第一位,成本是第二位。一套好的模具寿命是普通模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所有热处理的成本就微不足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7 10: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庆远 发表于 2012-3-7 10:14
一套模具是很昂贵的。热处理的成本占很少一部分,提高使用寿命是第一位,成本是第二位。一套好的模具寿命是 ...

   可以我对模具氮化的认知,一味地追求氮化层深度只能是劳民伤财:大力增加成本,却适得其反,模具寿命反而会下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3-7 10: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模具氮化其目的主要是要求耐磨,抗咬卡(容易起模)和耐腐蚀。它的缺点是不能承载大的负荷,要求基体硬度必须高,否则表面发生崩刃和脱落。氮化工艺应当考虑与回火温度相匹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3-7 20: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接触过的模具一般都有部分渗氮或碳氮共渗,热锻模对于锻钢铁件我们要氮碳共渗,因为我们的产品局部加热这样能防止模面划伤。锻铜件,无需做任何处理。
压铸模,一些部件进行氮化,主要是特别需要耐磨耐腐蚀的部件,但模肉氮化的少,因为淡化后修模困难。
冷作模一般不氮化,我选择PVD处理,但对于可以修模的不建议使用。
塑胶模一般氮化。
厚度上我对热锻模做到0.1mm左右,压铸模0.2mm内,总原则不超过0.3mm。前段时间和日立金属的日本专家聊,他们的技术都是模具力争深层做到0.2mm以内,我送样给他做低温气体氮碳共渗回来检测,发现表面无白亮层,氮化有效厚度仅0.0075mm,据称是源之于日本技术。
但我始终认为不管别人技术如何,不一定适用于我们。我们技术人员只要针对使用产品的服役情况,分析产品失效方式,制定合理的氮化工艺就能把产品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3-8 12: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孤鸿踏雪朋友
我个人认为,氮化的优势并不是以厚度取胜(在实践中,氮化过深是很困难的),它是以改善表面服役条件为目的,氮化工艺的优势在于抗磨损,不粘模。如果追求深度采用碳氮共渗要经济些。我们单位生产的是铁路行车自动化器材,模具复杂系数都很高,十多年前的模具价格就在万元,机加周期很长,经常影响生产,所以宁可增加成本也要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经过经济核算增加热处理工艺费用也还是划得来的。每个单位都有各自特点。我单位的氮化主要用在板材结构件,模具应用不太多。成本和寿命这对矛盾应当进行经济分析来决定。我的发言有些简单化很武断请朋友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8 14: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庆远 发表于 2012-3-8 12:28
回孤鸿踏雪朋友
我个人认为,氮化的优势并不是以厚度取胜(在实践中,氮化过深是很困难的),它是以改善表 ...

    碳氮共渗层与氮碳共渗层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不能在较高的温度(比如250度以上)长时间工作,而这正是后者的优势。氮碳共渗层可以长期服役于600度左右的工作环境,其表层硬度不降低,所以氮碳共渗层的抗固着磨损、抗接触疲劳等性能优良。
    所以,尽管渗碳淬火技术无论是在生产成本和表面高硬度方面均优于氮化产品,但渗碳淬火却永远无法取代氮化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3-9 10: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种热处理工艺都有它的局限性,我的看法是渗层薄选氮化(时间好控制);厚一些的选碳氮共渗;更厚的只有选渗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9 11: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庆远 发表于 2012-3-9 10:43
每种热处理工艺都有它的局限性,我的看法是渗层薄选氮化(时间好控制);厚一些的选碳氮共渗;更厚的只有选 ...

    发动机内齿轮几乎都是氮化齿轮,为什么不选用渗碳齿轮,原因就是它的服役条件所要求的。我司为华北柴油机厂和德国道依茨公司在国内合资企业长期供应系列战车发动机内齿轮,和其它发动机齿轮全是氮化齿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3-10 10: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孤鸿踏雪
请问贵公司的齿轮氮化深度,传动力矩大吗?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0 11: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庆远 发表于 2012-3-10 10:28
回孤鸿踏雪
请问贵公司的齿轮氮化深度,传动力矩大吗?谢谢

   这个我不太清楚,不过那些氮化齿轮以及一些出口的氮化齿圈,其模数都不大。要求渗氮层深度一般都是DN≥0.50mm,白层(化合物层厚度)Vs=0.010~0.025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3-10 11: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孤鸿踏雪朋友
我认为氮化层毕竟很薄,不能能承受大的接触压应力和冲击负荷。齿轮氮化多用在精密齿轮以解决其他热处理不能胜任的变形问题。看来我的这一观点随着科技进步和国外技术引进已经过时,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了。离子氮化的出现也解决了氮化时间过长的问题。为今后拓宽其他氮化领域提供了条件。贵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1 19: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庆远 发表于 2012-3-10 11:48
回孤鸿踏雪朋友
我认为氮化层毕竟很薄,不能能承受大的接触压应力和冲击负荷。齿轮氮化多用在精密齿轮以解 ...

   我司2006年开始为卡拉罗(中国)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开发并长期供应一种电动扶梯用齿圈,其材料为42CrMo,技术要求为,抗拉强度(调质保证)850~980Mpa,氮化表面硬度550~700HV30,氮化层深度DN=0.40~0.50。相信电动扶梯的负荷并不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3 21: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 38CrMoAl硬度要求  大于1000HV  层深 大于0.5  白亮层少于20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3-24 21: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一般模具的软氮化层深在0.05~0.20mm,就可以了。
2、根据材料不同,氮化层采用心部硬度+50HV的结果差异是比较大的。同样的工艺参数对于不同材料的层深有很大差别,楼主的0.6mm若有金相法就是加了过渡层,若金相法和心部硬度有关系,即之前的调质处理工艺有关系。
3、模具从使用上耐磨,寿命长,使用次数多,如果如果单边都磨掉0.1mm,那模子出来的产品尺寸也受影响了,所以渗层深意义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5 07: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wylwyl1 发表于 2012-3-24 21:13
1\一般模具的软氮化层深在0.05~0.20mm,就可以了。
2、根据材料不同,氮化层采用心部硬度+50HV的结果差异是 ...

     请问模具软氮化多长时间,其层深可以达到0.20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4-8 21: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包括氮化层深度,软氮化层就薄薄的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5-18 11:05 , Processed in 0.0554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