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1-12-10 23:59 编辑
也谈“技术炮灰”
汪庆华
许世友常说张春桥是:“戴眼镜,夹皮包;会总结,会提高;论思想,一团糟;打起仗来往后跑。” 这是文革中的故事。
一天在饭桌上,我们谈到技术问题,一位老工人说:没有文化就是不行,例如现在的大学生一到工厂就进入技术中心这类部门,工资很高;由于没有得到实践锻炼,设计出来的图纸工艺性差,实际加工出了偏差也不敢拍板。但是他们会总结,会写文章,所以就可以评到职称。说到这里,我举杯敬了一杯酒..........
听到此类说法已经有几次了,所以就想到一个朋友说的“技术炮灰”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技术人员不会制定工艺或实践操作,就叫别人先去动手做。做好了,一些工艺参数也就出来了,就可以编制工艺卡了;做坏了,那是操作者的事情,搞得操作者也难为情,人人可以指责他。所以这个操作者就成为了“炮灰”。类似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一幅场景。由于是从事技术上的工作,所以,他们就称为这类实干人员是“技术炮灰”。
“炮灰”原意是是炮弹打出后留下的灰烬,比喻被强迫参加非正义战争去送命的士兵,含有贬义。但是作为“技术炮灰”,我以为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好事。其一,敢于实践,迈出了走向成功的步伐;其二,实践出真知,锻炼了自己;其三,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在技术这个领域,没有这种敢于牺牲自己的“技术炮灰”,是不会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失败不是坏事,世上95%的失败的事情都是君子干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关键是制造“技术炮灰”的人得到了什么?制造“技术炮灰”的人如能知耻而后勇的话,对于“技术炮灰”来说,那将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2011-12-8
看了后面的跟帖,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补充一个说明:“技术炮灰”的故事是从“技术人员”不妥当的工作方式那里来的,“技术人员”不是专门指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2011-12-10,23:56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