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9753|回复: 7

[讨论] 在摩擦副中,‘柔可克刚’的典型实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31 20: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一张餐巾纸 于 2012-2-1 05:51 编辑

  
   以减摩耐磨著称的高分子材料与耐磨性高而闻名的渗氮表面对偶,组成的摩擦副,渗氮一方竟然惨败到令人吃惊的程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某新产品的一个旋转轴,材料H13,淬火回火到46HRc附近;表面渗氮处理,深度.~0.15mm,表面硬度1000~1050HV0.2,实样为(图1),磨损部位系与4F-石墨骨架密封圈(图2)对偶,轴的下部与渗氮的钢套对偶,没有润滑剂。轴的旋转速度≤150n/min。
   连续工作大约4个月,零件失效,可从图1上看到轴的磨损情况,圆周上与密封圈接触部位的磨损量大约在0.3mm左右,也就是说,渗氮层磨没了,而与钢套配偶部分仍然保持原配合精度。
   想提的问题是,
   ① 这样的摩擦副,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磨损情况,如何解释?
   ② 怎样解决这种问题?
   有兴趣或者遇到类似问题者,可以讨论一下。有意义的回帖,本人将拿出100分,予以加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贡献值 +2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20 + 20 发起讨论,好主题!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0 15: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工程技术中的几种磨损特质(见附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2-2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老爷子新年好。

其实是轴把自己磨损了。
最初夹入的脏物将痕量的轴表面材料研磨下来,碎屑不会排出,而是嵌入到密封圈中,密封圈就变成油石一样。然后碎屑越积累越多,研磨过程剧烈进行,直至密封圈和轴间隙加大到一定程度。由于碎屑从轴表面产生,硬度和轴差不多,所以不会有研磨不动的现象。

曾遇到胶木材料的齿轮把高频淬火钢齿轮磨坏的现象,也是一例。

这种密封圈磨坏硬轴的现象,在机床设备维修中常见。还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通常对付这种软磨硬的现象,也就是将偶件硬度做成不同,差值在2~5HRC。可密封圈的硬度实在太低,钢材做不到。
也可以考虑:1.在轴对应密封圈位置,做一道塑料带。2.改变轴结构,改变密封方式。比如改成水泵的密封方式,两块陶瓷对磨。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0: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张餐巾纸 于 2012-2-3 10:33 编辑

阿豹高工:过年好!  
  这个帖子冷冷清清,难得见到你的热心回帖,谢谢!
   其实,关于磨擦副的设计,是工程上常见的课题之一,其中的学问也很深奥。这个问题,与我们热处理工作者经常提到的经过什么样的热处理而获得的所谓‘耐磨性优良’,并不是一个完全吻合的概念,也就是还要看对偶材料的状态,所以也是我们热处理工作者应当获取的知识范围。
   类似的情况,不久前听说过一次,给求助者出了点主意,解决与否,不得而知(没有反馈信息),这一次,又在另一个磨擦副上亲眼看到了‘确有其事’。
   在相关的书籍上没有找到这一具体问题的论述——也可视为自己是孤陋寡闻,故发帖讨论一下。一方面是提醒同行朋友们注意不要使自己已经形成的概念僵化;另一方面也希望知其所以然的学者和师傅们帮助一下,以提高大家的认识。
   同样,相信有好多技术工作者已经把这个问题列为常识问题,我觉得这一类问题应当逐步普及开来,有益于保障某些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无谓的浪费和节省社会资源,对加快国家建设有作用,尽管很微薄。
   回帖的加分,已经委托‘孤鸿踏雪’版主进行,因为我没有直接加分的权限,届时我把热处理币打到他的账号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3 11: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张餐巾纸 发表于 2012-2-3 10:21
阿豹高工:过年好!  
  这个帖子冷冷清清,难得见到你的热心回帖,谢谢!
   其实,关于磨擦副的设计 ...

    关于对回帖加分奖励的事,何老不必这样处理,我会关注此贴的回帖情况,对个人认为有价值的回帖及时给予加币鼓励。何老认为那个帖子分量高应该加大鼓励的,可以随时通过论坛短信想提醒我即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0 14: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浪翻云 于 2012-2-14 12:32 编辑

这是一种特殊磨损现象,但是却呈规律性的呈现在产品中。在某些工作条件下,硬度相差较大的两摩擦面配副容易产生剧烈的磨损,主要原因是摩擦材料配伍性能选用较差的结果。在工作条件下,摩擦面之间的法向与切向高能量密度的冲击传递导致,磨损程度已经不局限于材料本身的硬度性能情况,而在于综合的某些性能,这个在摩擦学理论中十分复杂,暂时超出本人的知识面。选用改性的新材料配伍,能有效的减少该现象的发生。
这里举几个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自己的观点:
1,“滴水石穿”,水没有硬度,却能滴水石穿。
2,“手碾陶瓷沫”,陶瓷有高的硬度,但是却能用手碾碎。
3,锤砸石头,石头硬度高于钢铁,却被锤子砸的粉碎。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11 22: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少粘着磨损的办法:控制摩擦表面的状态,即表面的自然洁净度和微观粗糙度。表面越光滑越可能发生表面粘着,再就是在滑油中加入添加剂,这个配合里边什么都没有。
    磨料磨损中,磨料相对摩擦表面的硬度越大,磨损越厉害,同时也与磨料的颗粒大小与形状有一定的关系,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能让磨料顺利通过密封圈。
    滚滑接触疲劳磨损。两滚动接触物体在表面下0.786b处切应力最大,该处塑性形变最剧烈,在周期性在和作用下的反复变性使材料局部弱化,并在该处首先出现裂纹,在滑动摩擦力引起的切应力和法向载荷引起的切应力叠加作用下,使得最大切应力从0.786B处向表面移动,形成滚滑疲劳磨损,剥落深度在0.2~0.4MM之间。解决的办法:(1)材质  钢中存在的非金属夹杂物容易引起应力集中,这些夹杂物边缘最易形成裂纹,从而降低材料的接触疲劳寿命。材料的组织对接触疲劳寿命有重要影响。通常,晶粒细小、均匀,碳化物成球状且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滚动接触疲劳寿命。轴承钢经处理后,残留奥氏体越多,针状马氏体越粗大,则表层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和渗碳层强度越低,越容易发生微裂纹。在未溶解的碳化物状态相同的条件下,马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在0.4%~0.5%左右时,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配合极佳,接触疲劳寿命高。对未溶解的碳化物,通过适当热处理,使其趋于量少、体小、均布,避免粗大或袋装碳化物出现,都有利于避免疲劳裂纹的产生。硬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其接触疲劳强度将随之增大。(2)接触表面粗糙度  适当降低表面粗糙度可有效提高抗疲劳磨损的能力。表面粗糙度要求的高低与表面承受的接触应力有关,通常接触应力大,或表面硬度高时,均要求表面粗糙度较低。 (3)适当消除表面残余内应力 可提高接触疲劳强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12-11 22: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然金刚石硬不硬?除了石墨烯就是它了。
那么过去箍炉匠用的金刚钻是怎么磨出来的呢?

其实很有意思。他把金刚钻固定好,然后用一根麻绳在金刚钻上反复的勒来勒去。功夫很长,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金刚钻就磨好了。
一年的时间,麻绳可以磨好一个金刚钻,似乎并不能反映出“柔可克刚”。
但如果对比一下,就会理解。
一个金刚钻可以在瓷器上钻多少个孔而不钝呢?用箍炉匠们自己的话说“磨好一个金刚钻,这一辈子就够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3 08:10 , Processed in 0.0511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