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4169|回复: 9

[原创] 热处理时间问题----乱象丛生(附王道)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2-3 16: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在读书时,热处理学的很偏理论,没有在意很多很重要的细节,关心的是机理,如何转变啊等等东西,可到实际工作中发现,那些没有注意的东西是多么重要。比如热处理时间,那时候自己做的实验工艺都是摸索的,可以多试几次,试样又小,允许尝试;可到了工厂都是大件,也没有时间去摸索。对于一些基础的东西也没有精力完全去摸透,那种工作量是很大的。
可在我学习的时候发现,热处理时间----这个对热处理来说和温度同等重要的东西,竟然是如此混乱。
下面是我摘抄的一些关于热处理时间的规定,大多不痛不痒,甚至有些相互抄的过程中还抄错了,比如把加热时间理解成保温时间。
我在论坛中也搜了一些帖子,看了似有所获,可是还不够清晰。很多高工总说经验很重要,可是对于理想状态总要有一个差别不大的参考标准吧?其实在各位高工说实际情况的时候,隐含的意思是要考虑实际情况和一个理想模型的偏离,那也就是说这个理想模型应该是存在的。
那这个理想模型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看了《热处理手册》、《热加工工艺规范》、《热处理工程师手册》等等热处理的指导性文件,还看了高校的教科书,发觉这些书里面讲的都是隔靴搔痒,似乎对的,可是又没大用。绝大部分是相互借鉴,结构基本一致,都说加热时间(包括升温+均温+保温)时间和有效厚度的关系,这实际上并不适用,我们绝大多数时候要计算的是均温和保温时间。有一个是讲保温时间的,可是他抄的别人的公式,和前面说的加热公式是一样的。

深感国内热处理行业内需要制定一个像样的标准出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签到天数: 93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2-3 16: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个有心人,把这么多资料的加热时间问题都给总结了出来。热处理生产中对于冷却的重视远超过对于加热的重视,这是个事实。加热时能保证零件均匀的达到工艺的要求即可。再说,不同公司的热处理设备也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是同一台设备,在不同生产阶段的加热时间也是不相同的。所以,想要实现加热时间的标准化显然是不现实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3 17: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也在思考这一问题,具体保温时间我的看法是,炉子到温后,自己估算产品心部是否到达设定的温度,在确保产品心部到达设备温度后,在增加10分钟左右的组织转变孕育期,这2个时间加一起即是需要的保温时间,其实保温时间很复杂,产品大小,炉子的装炉量均需要考虑,保温温度也需要考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3 17: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2-3 17:49 编辑

   其实楼主提出的问题,我以前在论坛的一个帖子里做出过明确的回复,因为不是我发的主题,所以现在很难找出这个回帖。现在重新解答入下:
   工件加热时间包括表面加热达到要求温度的升温时间和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即工件整个截面温度均匀一致)并使奥氏体成分均匀的保温时间。
   一般在加热过程很难将升温和保温这两个阶段划分清楚。实际工作中,尺寸较小的工件升温和保温时间不需区分,只计算总的加热时间;大型工件加热要求将升温和保温时间区分开来计算。因为工件内部到温的时间很难测量,一般常以工件表面到达所要求的温度为接线,到温前称为升温时间,到温后的保持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20: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2-3 17:49
其实楼主提出的问题,我以前在论坛的一个帖子里做出过明确的回复,因为不是我发的主题,所以现在很难找出 ...

感谢杨工回复,您的回复我理解,您以前的那个回帖我也有印象,曾经看过。
是这样,我仔细看了好几本书里讲的加热时间、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很多资料把热处理时间定为这三个时间之和。我认为这有点不妥,因为炉子不同,升温速率是不同,不同厂家设定的升温速率也不同,所以加热时间变化范围就很大。我认为如无特殊升温速率要求,均温时间(烧透)和保温时间(组织转变完成)才是最重要的,前面的加热时间影响小一些。因此我认为能把这两个时间定准才是工艺中最重要的点。
但从目前资料中看,统统包括了加热时间这个不容易统一的时间,导致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没有被突出,也不容易确定。
看那些资料,貌似作者本人也没有进行深入理解。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20: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2-3 17:49
其实楼主提出的问题,我以前在论坛的一个帖子里做出过明确的回复,因为不是我发的主题,所以现在很难找出 ...

如您的帖子所述,到温前为加热时间,到温后为保温时间。我认为加热时间不是特别重要(如无特殊要求),保温时间就重要些。但是资料中统统将的是总时间,保温时间如何确定呢?我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确切的说法,还请高工指教。
还有,如大型锻件,升温过程中间还需要均温,那加热时间势必延长,如按照公式进行计算,保温时间岂不要缩短?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2-3 22: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也很困惑,但热处理的具体时间不是只靠公式就可以算出来的,还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所以大家对这些时间的界定也不那么重视吧。经验,还是经验,理论在实际生产中只能起指导作用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4 11: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2-4 16:38 编辑
wanghgseu 发表于 2012-2-3 20:02
感谢杨工回复,您的回复我理解,您以前的那个回帖我也有印象,曾经看过。
是这样,我仔细看了好几本书里 ...


   其实,你所提到的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固然重要,但正如你所讲的,由于不同设备的升温速度不同,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以及同一设备在不同温区(温度范围段)的升温速度不同,所以要想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是没有一点可能的。
   对于不同材料而言,有些材料(比如低碳低合金结构钢)提出了零保温概念,而有的材料(如铸铁、高碳高合金钢等)则保温时间要增加好多。所以在实际生产中,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一直在这些理论计算上纠缠不休,不仅耗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还会导致自己陷于一种迷惘。
   关于零保温的提出,是基于普通加热淬火而对低碳低合金结构钢提出的节能工艺,但实际上快速和超速加热(如感应加热,激光加热及其它高能束加热)均为零保温加热淬火。另一方面,由于快速和超速加热的升温速度异常快,才使得其可以在极高的温度淬火而不至于导致组织粗化,在这种加热方式中,奥氏体均匀化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同于普通加热淬火奥氏体均匀化是靠均温和保温来实现)完成,所以采用超速超高温加热淬火,本身补偿了零保温所带来的奥化不均倾向。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21: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2-4 11:31
其实,你所提到的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固然重要,但正如你所讲的,由于不同设备的升温速度不同,不同材 ...

感谢杨工回复。
其实我也没妄想有一个适用所有材料的万能公式,那是不存在的。但是我想对于常用钢材,按大类分开,比如:碳素钢如何如何,一般结构钢如何如何,工具钢如何如何,一般不锈钢如何如何,当然特种材料不能算在内。这样,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至于太迷茫,杨工您以为呢?
不然,就凭我们手上这些指导资料,而且是热处理人员基础的资料上,基本得不到有效的信息,对于工厂有成熟经验的还好,对于没有这种经验的呢,对新手呢?那对这公式是无从下手的啊。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2-4 23: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bao9891 于 2012-2-4 23:23 编辑

其实楼主的那些公式归纳起来就两个。
一个是t=a*K*D,简化后就是t=a*D。
另一个是t=K*W。
前一个比较老,计算出的时间比较长。后一个比较新,计算出的时间比较短。
两者都可以用,后者更节能。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8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8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30 10:38 , Processed in 0.05307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