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分享一份文献
来源:《金属热处理》1978年第06期 作者:Norbert K.Koebel;姚守芳
金属热处理中的表面活性分享到: 收藏 推荐 过去的35年中在气氛控制问题上已进行过艰苦工作的人们都知道:对于一定的气氛如欲获得一定的效果,表面活性或惰性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大多数对氮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假如金属表面光洁度太高,氮化过程将是既慢又只是呈斑点状,甚至根本不能氮化,当在某些边界恃况下,‘在加热到氮化温度的升温阶段,高露点氨的侵蚀效果可使金属表面活化。而相反在正常恃况下用干燥的氨冲刷冷态的工件,然后在干燥气体中加热到氮化温度时,并不能激活那些光洁度很高的表而。虽然,为获得良好而均匀的氮化效果,目前尚不能确切规定出所允许的表面光洁度参数,然而经验已经指出:例如用含5%Cr的热模钢制造的肖子,当显微光洁度为12一6时,并不能获得满意的氮化效果,而显微光洁度在ls~12时氮化效果却十分满意。一般的倾向和错觉系来自大量的氮化件在氮化过程中由于能确保特密的公差,加工氮化件总是过度抛光(极低的显微光洁度),以致在热处理后几乎不再需要抛光或清洗。实际上,为得到均匀一致的氮化必须有适当激活的表面,这就必须在氮化前避免过高的加工。假如零件已被高度抛光,并且已经送到热处理部门,那么在氮化前热处理工作者必须使其表......(本文共计5页)
求全文,谢谢 |
|